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萼中唐 735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 本名华
一作㟧,误。
肃宗至德元载(756)客居清河,献计于平原太守颜真卿,大破安禄山叛军。
颜复召其至平原,参定榷盐之法。
后历杭州富阳丞、殿中侍御史
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湖州防御副使,预撰《韵海镜源》,并参预颜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后贬晋江
德宗贞元初历任吉、道、岳三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
事迹散见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并序》、殷亮鲁公行状》、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等。
全唐诗》存联句14首,《全唐诗外编》补联句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颜真卿唐 709 — 7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琅邪临沂人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颜师古五世从孙。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又擢制科。
累擢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
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
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
以直不容,屡贬官。
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
谥文忠
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
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监察御史
八载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
肃宗至德元载(756)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
代宗广德二年(764)刑部尚书封鲁郡世称颜鲁公
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
八年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
兴元元年(784)李希烈所害,谥文忠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
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
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
今传《颜鲁公》15卷,为留元刚所辑。
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
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
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
至德二载(757)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
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
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
德宗立,改大子少师
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
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
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
李希烈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真卿字清臣
琅琊临沂人
开元中进士
又擢制科。
累官武部员外郎
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反。
河朔尽陷。
平原城守具备。
户部侍郎
肃宗灵武
工部尚书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
代宗封鲁郡
刑部尚书
加改太子太师
卢恶之。
奏使谕李希烈
希烈胁之。
不屈。
遂缢杀之。
年七十七。
司徒
谥曰文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
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
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无名唐 722 — 7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93 【介绍】: 唐僧。
河南洛阳人俗姓高
年二十八,投师习学,住洛阳同德寺。
精律典,复归信禅宗,从荷泽神会付授心印。
后志历四方,周游天下名山。
德宗时,将精简僧尼,无名上表直谏,事遂止。
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山
卒于佛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高氏
其先渤海人
祖有宦游洛阳者。
因家焉。
年二十八。
隶同德寺出家。
始研律部。
既而以禅宗之盛。
获记莂于荷泽会公
先是每谓人曰。
吾法必待无名者。
然后付之。
及是而果信。
乃周历遍揽。
以极其造诣。
之志得矣。
贞元初
朝士鲜于叔明
令狐峘
劝上。
料简天下僧尼。
以利百姓。
闻之遽上疏谏。
事遂寝。
叔明海南
六年杖锡五台
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方赴中食于佛光寺
食先毕。
凝然趺坐。
不动。
撼之则已化去矣。
春秋七十二。
腊四十三。
十一年阇维。
敛舍利升许。
泽潞节度使李抱真
建塔以葬。
释无名
姓高氏
渤海人也。
祖宦今西京
乃为洛阳人矣。
冲孺之龄举措卓异。
口不哜辛血性不狎諠哗。
邈矣出尘。
故难留滞。
年二十八若瘦雁之出笼。
师习学依随隶同德寺。
及精律藏解一字以无疑闻有禅宗思千里而请决举领整裘开扃见路。
辞飞笔健思若涌泉。
因随师游方访祖师之遗迹。
得会师付授心印会先语诸徒曰。
吾之付法无有字。
因号无名也
自此志历四方周游五岳。
罗浮庐阜双峰𡷗公铝岭牛头剡溪若耶天台四明罔不询问。
风格高远神操朗澈。
博识者睹貌便伏。
僻见者发言必摧时德宗方纳鲜于叔明令狐峘料简僧尼事。
时名有表直谏并停。
寻时鲜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
至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居无定所。
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佛光寺
先食讫俨然坐化。
春秋七十二。
腊四十三。
十一年阇维获舍利一升。
泽潞节度使李抱真
建塔于佛光寺
贞元六年庚午岁也。
或云名著疏解弥陀经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